國家稅務總局近期發布了《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事項辦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解讀如下:
一、為什么出臺《辦法》?
2008年以來,為加強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事項管理,稅務總局先后下發了《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所得稅減免稅管理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8〕111號)和《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管理問題的補充通知》(國稅函〔2009〕255號)等文件,明確除西部大開發、過渡性稅收優惠政策等采取審批方式外,其他稅收優惠政策原則上采取事前備案方式,并授權各省市稅務局制定本地區具體管理辦法,對落實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和加強稅收優惠管理起到積極作用。
近年來,為激發市場活力,給企業“減負、松綁”,國務院提出轉變政府職能、改進工作作風、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等要求。按照國務院部署,為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要求,規范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事項辦理,加強優惠事項的事中事后管理勢在必行,稅務總局制定了《辦法》。
二、企業所得稅優惠事項管理方式近年來有哪些變化?
近年來,企業所得稅優惠事項管理方式是一個逐步變革的過程,大體分為三個階段:
一是2008年之前。《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減免稅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國稅發〔2005〕129號)將減免稅項目劃分為報批類和備案類兩種,其中備案為事前備案,全部屬于行政審批方式。
二是2008年實施新企業所得稅法后,為加強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管理,在國稅發〔2005〕129號文件基礎上,稅務總局印發《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管理問題的補充通知》(國稅函〔2009〕255號),將備案管理進一步細分為事先備案和事后報送相關資料兩種方式,明確了實施審批管理的所得稅優惠項目。
三是進一步清理審批事項,實行清單管理。2014年2月,國家稅務總局2014年第10號公告公布了7項行政許可和80項非行政許可事項,清單中包括20多項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在清單之外的其他企業所得稅優惠事項不再保留審批。2014年4月,國務院《關于清理國務院部分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的通知》(國發〔2014〕16號),要求各部委進一步清理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取消面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
按照轉變政府職能、明確稅企責權、減輕企業負擔的原則,經過1年多清理工作,稅務總局先后印發了《關于部分稅務行政審批事項取消后有關管理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56號)和《關于公布已取消的22項稅務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58號),明確對企業所得稅優惠事項全部取消審批,一律實行備案管理方式。
三、備案的具體操作要點有哪些?
?。ㄒ唬﹤浒付x。根據《辦法》規定,企業在自行判斷符合稅收優惠政策條件前提下,凡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的,向稅務機關報送《企業所得稅優惠事項備案表》(以下簡稱《備案表》),并按照《辦法》規定提交相關資料的行為。
?。ǘ﹤浒笗r間。由于各項優惠政策類型和享受優惠政策條件有所不同,大多數優惠政策可以在預繳環節申報享受,少部分優惠政策由于核算原因或者需要依據某種資格判斷是否符合優惠政策條件,需要等到匯算清繳時才能判斷是否享受優惠政策;同時考慮有的企業可能同時享受多項優惠事項。為減輕企業負擔,減少企業一個年度內多次備案,《辦法》規定,企業應當不遲于年度匯算清繳納稅申報時備案。這樣處理,有利于企業集中辦理優惠事項備案工作,稅務機關以信息化方式掌握納稅人享受優惠情況,提高納稅申報數據質量,加強稅收優惠的后續管理。
?。ㄈ﹤浒纲Y料。備案資料主要包括兩項內容,即《備案表》和部分相關資料?!秱浒副怼酚善髽I按照規定填寫,反映企業享受優惠政策的基本情況;相關資料則根據《目錄》要求提供。大部分優惠事項企業僅填寫《備案表》即可完成備案。據初步統計,《企業所得稅優惠事項備案管理目錄》(以下簡稱《目錄》)列示的55項優惠事項中,有24項需要附報享受優惠政策的相關資質、證書、文件等,28項只需填寫1張《備案表》,3項優惠以“申報代替備案”。
?。ㄋ模﹤浒割l率?!掇k法》規定,企業享受定期減免稅,在享受優惠起始年度備案。在減免稅起止時間內,企業享受優惠政策條件無變化的,不再履行備案手續。企業享受其他優惠事項,應當每年履行備案程序。
?。ㄎ澹﹤浒阜诸悺!掇k法》規定,備案分為正常備案、變更備案二種情況。正常備案是指企業享受優惠政策所履行的一種備案方式;變更備案主要針對享受定期減免稅的企業,其在享受定期減免稅政策的第1年履行備案手續后,在此后優惠政策有效期限內,如果減免稅條件未發生變化的,不再備案。對于減免稅條件發生變化但企業可以繼續享受減免稅的,為避免納稅人判斷失誤,需要企業履行備案手續,稅務機關可以籍此加強稅收優惠管理,同時增加納稅人享受政策的準確性,是一項為納稅人服務的措施。對于納稅人減免稅條件發生變化,不再符合減免稅條件的,為減輕企業辦稅負擔,不需要履行額外手續,企業應當主動停止減免稅,恢復征稅。
?。┝舸鎮洳橘Y料。取消審批實行備案管理后,與享受稅收優惠事項相關的各類資料,如各種合同、協議、文件、證書、相關核算資料等,是企業證明符合稅法規定優惠條件、標準的重要依據,企業應當妥善保管。在稅務機關對優惠事項后續管理中,企業有義務提供留存備查資料,并且應當對資料的真實性與合法性負責。《辦法》規定,企業留存備查資料的保存期限為享受優惠事項后10年;稅法規定與會計處理存在差異的優惠事項,保存期限為差異結束后10年。
四、哪些優惠政策事項實行“以表代備”方式?
為落實國務院重點稅收優惠政策,扶持小微企業發展,支持重點行業轉型升級,《辦法》規定,對于企業享受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單位價值低于5000元固定資產一次性扣除和低于100萬元的研發儀器設備一次性扣除等優惠政策,企業通過填寫納稅申報表相關欄次履行備案手續,不再另行填寫《備案表》。
五、跨地區經營企業如何履行備案手續?
鑒于跨地區(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經營匯總納稅企業(以下簡稱匯總納稅企業)分布地域廣,總機構和分支機構稅務機關不在同一省市,為便于企業履行備案手續,避免出現“看的見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見”等問題,《辦法》對匯總納稅企業享受優惠政策備案問題作了如下規定:
一是分支機構享受所得減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安置殘疾人員、促進就業、部分區域性稅收優惠(西部大開發、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深圳前海、廣東橫琴、福建平潭),以及購置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投資抵免稅額優惠,由二級分支機構向其主管稅務機關備案。其他優惠事項由總機構統一備案。
二是總機構應當匯總所屬二級分支機構已備案優惠事項,填寫《匯總納稅企業分支機構已備案優惠事項清單》,隨同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一并報送其主管稅務機關。
三是同一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內跨地區經營的匯總納稅企業優惠事項的備案管理,由省稅務機關確定。
六、《企業所得稅優惠事項備案管理目錄》的主要內容和作用?
為增強《辦法》可操作性,便于企業查詢使用,我們隨《辦法》編寫了《企業所得稅優惠事項備案管理目錄》(以下簡稱《目錄》)。這是在對現行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全面梳理基礎上,按照優惠事項名稱、政策概述、主要政策依據、備案資料、預繳期是否享受優惠、主要留存備查資料等項目進行的歸納、細化與明確。
編發《目錄》對于落實優惠政策具有積極作用。一是細化執行標準,進一步增強《辦法》操作性;二是便于企業學習、查詢和應用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知悉具體管理要求;三是便于稅務機關統一辦稅流程,規范操作程序;四是增強社會監督,推動政府信息公開。
《辦法》施行后,稅務機關和企業均應嚴格按照《目錄》規定辦理各項所得稅優惠事項。稅務機關不得變相審批、不得擅自要求企業增加備案資料。企業也要嚴格按照本《辦法》規定履行備案的義務,并按《目錄》要求認真保管留存備查資料。
七、企業享受優惠政策后,匯算清繳期內未備案的怎么辦?
企業已經享受稅收優惠,但在匯繳期間未按照規定備案的,應在發現后及時補辦備案手續,同時提交《目錄》列示優惠事項對應的留存備查資料。稅務機關發現后,應當責令企業限期備案,同時提交《目錄》列示優惠事項對應的留存備查資料。
對于上述情形,稅務機關審核企業相關資料后符合稅收優惠政策條件的,應當按照稅收征管法有關未按規定報送相關資料處罰。對于經審核不符合稅收優惠政策條件的,應當取消所享受優惠,追繳稅款,加收滯納金。
八、《辦法》實施后,此前已經審批、備案的定期減免稅,還需要重新辦理備案手續嗎?
本辦法施行前已經履行審批、審核或者備案程序的定期減免稅,不再重新備案。
九、企業所得稅優惠事項全部改為備案管理后,稅務機關將采取哪些措施,加強后續管理?
企業所得稅優惠事項全面改為備案管理之后,稅務機關的工作重心和管理方式將發生轉變,從“重審批、輕管理”轉移到“重管理,優服務”。稅務機關受理企業優惠事項備案資料時,只是進行形式審核,由納稅人對備案資料的真實性、合法性承擔法律責任。
企業享受稅收優惠后,稅務機關將結合企業的納稅申報表信息、備案資料、其它稅收征管信息以及第三方涉稅信息,采取風險提示、評估、稽查等多種有效方式,對企業享受稅收優惠的真實性與合法性實施管理。企業應當根據稅務機關的要求,提交留存備查資料以證明符合稅法規定的優惠條件與標準。
十、稅務機關后續管理發現企業不符合稅收優惠條件,如何處理?
稅務機關后續管理中,發現企業已享受的稅收優惠不符合稅法規定條件的,應當責令其停止享受優惠,追繳稅款及滯納金。屬于弄虛作假的,按照稅收征管法有關規定處理。